首页 > 文娱运动 > 体育文章正文

优势势力城市社区参与_发挥社区优势

体育 2024-03-25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1.参与型的社会服务实现了什么的模式2.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背景怎么写3.社区居委会怎样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4.如何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5.服务群众亮点社区具备的工作优势有哪些6.举例说明如何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参与型的社

1.参与型的社会服务实现了什么的模式

2.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背景怎么写

3.社区居委会怎样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4.如何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5.服务群众亮点社区具备的工作优势有哪些

6.举例说明如何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

优势势力城市社区参与_发挥社区优势

参与型的社会服务实现了什么的模式

       参与型的社会服务实现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依据实践操作,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以社区为单元将不同特色的社会服务整理为各种特色项目,由街道(或区政府)统一进行扶持,居委会统一协调,社区居民具体完成的一种社会服务新形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运行模式与通常的政府购买方式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两者在组织安排、服务监督、资金来源上都需要依赖于基层政府。

       不过,这种方式更为简便易行,一般周期短,大多为一年期;资金投入量小,2万元-3万元居多,最少有不足千元的,至多也不超过5万元;更为接近居民,一般为居民自主进行实施,社会组织多提供外围性的技术扶持;服务效果明显,易于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

       社会服务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意义:

       坚持网格化有利于促进居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性加剧,失业人口和退休人员的增多等问题,增加了社区治理的难度,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的管理要求。

       加之,居民委员会是自治性组织,负责管理社区里的一切事务,如计划生育、退休人员管理、失业人员安置、社会保障、社区治安和社区外来人口管理等等,每一项管理都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

       所以新模式的多元化管理,因可以集合各级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力量,对社区进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动性,做社区治理的信息员。这样不仅改变了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也改善了政府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坚持网格化有利于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对于政府来说,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萌芽阶段。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背景怎么写

       社区管理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

       社区管理工作内容

       (一)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公安、安全、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殊行业、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

       (二)社区环境卫生管理

       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区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进行的管理。

       (三)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主要指在政府的倡导和组织下,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需求,依靠社区居民所进行的自助互助活动,这是一种具有社会福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民政部门主管的社区服务工作已开展多年,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已成为社区建设和管理诸多项目中的“龙头”。

       (四)社区卫生保健

       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理咨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

       (五)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

社区居委会怎样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背景可以这样写: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为促进社区治理、实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供了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推进,很多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各项管理工作之中,推动了国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但在具体实践中我国城市社区的居民参与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研究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如何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一)建立健全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议事的各项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居民自治意识,保障广大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等基本政治权利,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今后社区应该积极推进社区居委会的直接选举,完善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事务听证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

       1、建立健全社区民主选举的规章制度,坚持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依法民主选举;

       2、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

       3、灵活运用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载体,鼓励社区广大居民和其他群众性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公益性事业决策,实现“民主促民生”,共谋社区发展。

       4、建立多渠道民主参与社区自治途径。强化社区民主监督,落实“居务、财务、事务、服务”四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逐步完善社区工作督导机制和民意调查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工作”的良性工作链。

       5、通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设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以承担社区行政事务和其他公共事务为职责,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各尽其能、各负其责的社区管理新格局。积极引导辖区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营造“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共驻共建的居民参与氛围。

       (二)培养居民社区意识

       1、社区居民树立强烈的社区意识是促使他们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思想基础,从成熟社区建设实践来看,增强居民社区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形成“社区是我家,联系你我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2、强化居民宣传教育:

       (1)要注意针对性。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社区建设的突出矛盾进行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

       (2)要注意广泛性。使广大居民群众都能接受到宣传教育。

       (3)要注意多样性。亦即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方式。例如,通过设计社区标志、宣传表扬社区内的好人好事、发动居民参与讨论社区问题等等形式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又如利用大量的实例特别是社区建设的客观成绩进行宣传,激励和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自觉性等等,要让社区居民了解、熟悉社区服务的各项职能,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三)培育社区民间团体组织

       “社区搭台,居民唱戏”,

       一是社区要为居民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居民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和便利的条件,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保障和服务,这就要准建好为社区民服务的窗口,高标准地建设好社区“五站一室”,通过开展活动,吸引居民的参与,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实践表明,社区民间组织已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因素。

       二是进一步壮大建社区文艺团体队伍,以“文体活动”为切入点,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欢娱中和谐了楼群之间、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让社区文体骨干能有机会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寻找到符合居民需求愿望的活动载体,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娱乐、休闲。文化是社区的灵魂,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载体。通过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进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群众文化沙龙等活动。组织各类文体比赛。如象棋、画画比赛、社区群众运动会、游园晚会等等,都可以为居民群众提供参与社区的机会,为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创造发挥平台。从而,调动大家参与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社区的共建活力。

       三是从利益关联和情感认同两方面增强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寻求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共同利益并使其形成顺畅的利益互动。通过日常工作、制度安排,社区能够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服务,让居民利益社区化,使居民的利益通过社区得以实现,从而增强参与社区事务的欲望和动力。

       (四)建立社区志愿队伍

       1、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小康社会的道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呼唤相互关爱、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生活氛围。为此,2007年底我们在社区成立了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主题的社区互助协会。而社区党员的特色党小组更是小区内的一道亮丽风景,护绿队、环保队、联防队、宣传队等志愿者队伍常年在小区内义务服务,以自己的党员模范作用带动了身边的大批居民投身到社区建设中来,对社区自治向深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区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大力挖掘、整合、利用社区资源,特别是社区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居民参与活动,使社区各项工作能更全面顺利稳健地向前推进,并形成居民有事找社区,社区建设靠居民的良好氛围,调动社区的一切积极因素,共创社区美好的明天!

       扩展资料

       社区居民委员会介绍:

       简称“居委会”、“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城市街道、行政建制镇的分区即“社区”的居民组织,即城镇居民的自治组织,地位类似于农业区的村民委员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为城市、镇非农业居民为主。

       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社区委员会三委就是指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党支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党支部)是指按照《中国***章程》的规定,在社区之中成立的、以全体社区党员为组织对象的中国***的基层组织。

       

参考资料:

探索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作者:严丽)_中国社区在线

社区居民委员会—百度百科

服务群众亮点社区具备的工作优势有哪些

       一、整合社会资源,为提供社区居民更好公共服务。

       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取向,社区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社区服务对象,以福利性服务的“老、残、孤、困、优抚”社会救助对象为重点,逐步拓展到共享福利性、公益性、社会性多层次服务的全体居民;社区服务项目,由一般性日常服务的理发、餐饮、家电维修等项目,拓展到高层次的法律咨询、就业培训、医疗保健、物业管理等多方位、宽领域的服务。坚持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开展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

       随着人口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需求层次的提高,任何一个政府无论其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如我区各镇老年协会,积极承担政府职能,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内容的各种活动,各协会利用身体较好,年纪相对轻的老年人,帮助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早晨看看起床了没有,中午看看饭吃了没有,晚上看看灯和煤气关了没有,这是政府难以做到的;组织老年人旅游,看看改革开放成果,这是社会不愿做、家庭难以做的;组织老年人晨练,使有害功法无容身之地,这是政府很难做好的。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中更多地是依靠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那些职能,事务剥离和转移交给社会组织,利用社会组织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寻找定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沟通、理解、互相机会,促进邻里和睦,增强社区凝力,在提高社区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起到了政府与社区、政府与家庭、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成为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二、参与社区建设,为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社区建设标准的高低,取决于政府财力的投入。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些社会组织的涌现吸引了许多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拓宽了社区建设资金的资源。首先是增加了社区的社会保障资金。构建和谐社会须关爱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必须建立社会福利、救济、互助等社会保障机制,这单靠政府力量的帮扶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来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弱势群体服务上,如各种技能培训中心、民办学校、养老院等都充分利用了民间大量资金来办公益性的社会组织,缓解社会问题,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保证社区稳定、凝聚群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是社区建设资金。国外的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社会组织收取的服务费三种渠道。在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投入总体不足,社会捐赠未形成风气,依靠社会组织可以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繁荣社区经济。如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是我区社会组织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一个典型,它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占地125亩,建筑面积为9万多平方,1200床位,是构建亲情、和谐的老年生活社区,实现健康、快乐的老年新生活。其设施及服务均体现了南汇“双高”特色,有效缓解社区及周边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

       三、丰富社区文化,为促进社区和谐文明协调发展。

       社区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如老年协会、群众文化团队、志愿者协会、康复协会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南汇区域内就活跃着268支各类群众团队,他们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拓展人们奉献社会的渠道。社区日益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各类文艺、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居民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既体现了自身价值,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而形成了整个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同时,活动的开展也多角度地加强了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真正发挥了社区的自治功能,改善了社区人际关系。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既要与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基础工作的大局出发,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亲和力和特有的联系社会的渠道作用,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努力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是,社会组织由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有一个不断自我完善,逐步加以规范的过程,因而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从我区了解和调研的情况看:由于目前在社区(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层次上出现空位。所以,社会组织工作的事,就求助于基层民政干部(如各镇社会组织预警网络、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备案管理工作、社会组织基层管理服务等),工作责任不明确、不理顺就影响了工作开展和进程。因此,需建立区、镇两级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来解决工作中的空位,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的作用,是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进入社区、服务社区的有效途径。为基本实现社会组织管理有阵地、服务有载体、活动有依托、社区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在服务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整合社区资源、满足居民需求和提高社区凝聚力以及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当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举例说明如何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

       1、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社区党组织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把主要精 力投入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上来,紧密结合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实际,努 力实现“五个好”的社区党建目标要求;健全预防、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的机制,消除各种 不稳定因素,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2、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文明社区。社区党组织应当认真履行领导辖区思想政治工作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动员、协调、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共同建设文明小区。首先,社区党 组织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 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其次,社区党组织要充分 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体科技活动,满足群 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再次,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文明小 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

       3、搞好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最 直接、最广泛的优势,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以人为本,着眼于解决群众最现实、 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广泛动员社区各方面的力量,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要适应社区群众民主意识和政 治参与愿望普遍增强的新变化,把领导社区群众实行“四自”作为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 务。

       4、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 社区党组织要注意研究社区管理规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 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社区党组织要针对 城市社区新情况、新特点,经常研究,分析社情民意,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 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社区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正确看待社 会现象,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社区党组织要不断提高组织群众、 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5、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不断增强党在全 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社区党组织要及时指导和协调社区 内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要通过党员联络服 务站、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帮助建立群众组织等方式开展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内退休 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使党员的先进性在社区建设中 得到充分体现。

社会工作原理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解析

       “如何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也高兴参与讨论。

       自18大把“社会建设”列为五位一体建设内容之后可以看出,今后必然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党和政府必将凸显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我觉得,如果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首先就要提倡并落实“社区服务”,即: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如果没有这些服务,社区居民也不会有积极性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服务既是参与活动的前提,也贯穿在社区生活的全过程之中。也可以说“服务”是核心。

       社区服务是什么?

       1)社区服务不只是一些社会自发性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而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

       2)社区服务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产业,它与经营性的社会服务业是有区别的;

       3)社区服务不是仅由少数人参与的为其他人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的参与为基础,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的社会公益活动。

       社区服务作用是什么?

       1)对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可以使社区成员拥有更多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和闲暇时间,让人们从沉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可以使人们更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

       4)通过广泛群众参与,会培养出一种高尚的社会道德与社会风气;

       5)有利于早期人们的主体意识,协作意识,法纪意识和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

       “举例说明如何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还得围绕“社区服务”来说。

       我国自1986年民政部倡导社区服务以来,社区服务活动已从最初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办和职工福利向社会开放,向社会生活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和延伸,社区服务范围和内容得到拓展。

       目前,社区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已基本涵盖广大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服务内容由10多项发展到200多项,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人和优抚对象、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群体,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等服务项目普遍展开,多种便民生活服务圈不断涌现,社区居民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一些社区服务企业开始为社区内居民和单位提供送餐、存车、物业管理等后勤社会化服务,开辟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目前初步构筑起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的集家政服务、物业管理、职业中介、心理咨询、健康保健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得到改进。全国许多地方在街道层面开展 “一站式”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办事服务。一些地方还加大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在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卫生保洁、社会治安等协管员,使社区服务的社会效益明显增强。许多城市社区还建立了阳光超市、慈善超市、扶贫超市等扶贫帮困载体,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把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社区服务,一些地方的城区和街道普遍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并与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站实现联网,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目前,全国60%的城区建有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网络,例如太原市庙前街社区创建的《社区服务网》,在方便社区居民随时获取社区服务信息的同时,促进了社区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我们龙口东海社区正在借助百度搭建《社区生活服务手册》服务平台,向全国居民社区管理先进单位学习经验,把我们这个以外地置业移民为主的社区,用网络化的办法连接起来,参与社区互动,提问题、提建议,参与公益活动,让原来各不熟悉的社区居民彼此增加了解和互信,发挥各自优势,合作相处,互相帮助,解决很多生活现实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和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总而言之,社区是社会细胞,社区是社会基础,搞好社区就是搞好社区服务,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

        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

        1.城市社区: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

        2.城市社区特点:人口集中,导质性强;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家庭的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较松散;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

        3.农村社区:指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4.农村社区特点: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较少流动;经济活动简单;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到传统势力影响大;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远不如城市复杂;家庭在生活中期最重要的作用,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密切。

        (一) 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在当代转型社会中,社区不论其类别如何,都是一个与外界相连的开放系统。不同类型社区间的互动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区是人类聚落的初始形态。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相对应,它具有以下?些特点:

        (l)人际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2)人口同质性强,社会整合程度高;

        (3)具有较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4)以传统道德和礼俗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城市作为文明的标志之一出现了。在阶级社会中,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始终存在。不过,城市地位的根本性变化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无论是城市数量还是规模,都大大超过了以前。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从而导致了城乡关系的新变化、新特点。

        (二)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是社区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方面。传统上,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两种。

        (1)城乡协调发展的融合理论

        1.所谓城乡融合,是要从本质上消灭城乡对立,而不是要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具体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融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此思想指导下,人们提出了实现城乡融合的三种主要理论模式,即:优先发展乡村社区的模式、重点发展城市社区的模式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模式。

        2.关于城乡协调发展,应当坚持如下原则:

        1.优势发展原则;

        2.整体发展原则;

        3.互益发展原则;

        4.地区平衡发展原则。

        (2)城市布局理论

        1.城乡协调发展的布局理论主要是探讨城乡社区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缩小地区差别的问题。一般说来,布局理论对社区考察的重点在地理区域的比较。就我国情况而言.主要是东、中、西部的布局和沿海、内地、边疆的布局。布局的焦点是城市,而城市布局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布局问题。

        2.我国城市布局的一般特点。我国城市大多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分布是否合理不能仅从东西部国土面积的比重上简单地加以考察,应当区分平衡分布与平均分布。所谓平衡分布就是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以及人口等因素综合考虑,从而做到合理布局,使城市布局和发展与该地区的环境开发与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协调。

        3.环境与城市布局。环境因素对于城市布局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地区的城市化速度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里的地理环境和资源。

        4.经济发展与城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它们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5.人口与城市布局。城市布局本身意味着人口的再分布。同时,城市的建立与发展也与人口有关。人口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布局与发展,应与地区环境、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协调起来。

        (三)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1)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统社区转变现代社区。除了城市化趋势之外,当代中国的社区转型还至少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由同质性向异质性的转变;

        2.由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

        3.在生活方式方面,日益注重效率,生活节奏加快,并且人们的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4.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社区生活各方面发生变化的基础。

        (2)社区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变化,给社区的协调发展增加了难度。为促进社区的协调发展,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在社区转型中,注意促进各个方面的同步性,尽快完成新的整合;

        2.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以加强社区对多样化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3.加强社区规划及预测性研究,将社区转型纳入可预测、有计划的控制轨道;

        4.依据市场化要求,弱化行政干预,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培育社区内部及社区之间的自组织能力。

        (四)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主要差异

        (1)城市社区: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

        (2)城市的特点

        1.人口集中,异质性强;

        2.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

        3.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4.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

        5.家庭的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松散;

        6.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

        (3)农村社区: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4)农村社区的特点

        1.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较少流动;

        2.经济活动简单;

        3.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

        4.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不如城市复杂;

        5.家庭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密切。

        (五)虚拟社区

        (1)虚拟空间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类提供的`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空间与符号化交往环境,虚拟空间里的虚拟社区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对传统日程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进行消解和重构的过程。

        (2)虚拟社区的虚拟性仅仅体现在它并不存在于物理世界的地理环境中,它没有物理上的体积和形状,是在数字空间中构建出来的具有初级关系的社区。

        (3)和实在的社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2.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

        (六)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

        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即以乡村为特征的礼俗社会,和以城市为特征的法理社会,并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做了对比分析。

        (1)礼俗社会具有强烈的内聚性,人们彼此关心,团结一致,亲密午间。这种关系为共同的语言和传统所维系,其基础是共同的利益、目标、价值和规范,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是它的基本形式,它们支配了礼俗社会的一切。

        (2)法理社会中,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日渐衰微,人们很少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私利。因此城市生活的特点就是惟我独尊,分崩离析,肆无忌惮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甚至互相敌对。在这种环境中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其性质与礼俗社会明显不同。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社区

Copyright © 2023 南方城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3024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