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运动 > 文化艺术文章正文

跻身国内一流城市的优势_跻身国内一流城市的优势是什么

文化艺术 2024-03-17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1.想移居苏州,苏州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成都一个内陆城市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3.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的排行榜发布,长江经济带为何能占据半壁江山?4.中国前五大发展潜力城市是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优势呢?5.县级市昆山为何能跻身大城市行列?6.2022「新一线城市名单」发布,你更看好哪些城

1.想移居苏州,苏州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成都一个内陆城市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

3.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的排行榜发布,长江经济带为何能占据半壁江山?

4.中国前五大发展潜力城市是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优势呢?

5.县级市昆山为何能跻身大城市行列?

6.2022 「新一线城市名单」发布,你更看好哪些城市的发展?

跻身国内一流城市的优势_跻身国内一流城市的优势是什么

想移居苏州,苏州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一直在北京,近来想换个城市待,刚好研究了一下苏州。

       严格来说只有北、上、广、深是一线城市,所以苏州肯定是归到二线城市的大部队。但是苏州绝对可以算是二线城市里的一线了,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什么的都不差。

       说几个我认为苏州的优势,也是对我吸引力比较大的点

       1. 工资水平。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苏州的工资水平可以碾压绝大部分二线城市,而且甩很多省会城市好几条街。

       2.气候。长期在北京,真是饱受雾霾洗礼,而且干燥的不行。苏州的气候待着就很舒服了,也不至于忽冷忽热,也没有那么多暴雨。

       3.风景。景点什么的就不用说了,主要是市容建设的很让人舒服。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整体环境对人心情影响很大。

       贴几张图说明一下

       苏州火车站,很有设计感

       苏州的公交站台

        4.吃。对于一个吃货来说,食物是影响判断的重要指标。苏州小吃太多了,而且都走精致一路,对吃货的胃很友好。

       哎呀,还得贴几张图

       顺便提一下,因为考虑过往教育领域转,特意查了查学校。苏州大学很有名,也是211;中国人民大学也有苏州校区。中外合作的还有西交利物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大专什么的也挺多的,想当老师的话,选择还蛮多。

       劣势

       1.房价。差不多得2万一平,对于一般的工薪来说,买房的压力还是太大了。

       2.落户。横向比较,苏州落户的门槛卡的还是比较严的。

       积分落户很难,前提条件是参加 社会 保险、已办理居住证且连续合法居住一年以上,而且要求在在市区范围内拥有合法稳定住所且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方米。积分每年会变动,基本是730分上下。看了一下那个标准,没个5、6年的社保基本就不要指望了。

       按人才引进的标准的话,年龄卡的很死。男性必须40周岁以下,女性35周岁以下。

       我有个朋友,是符合人才引进标准的但是嫌麻烦。她找的苏州闪电安家代办,主要是为了省事,后来跟我说四个月搞定了。这种公司估计都有门路的。

       整体而言,苏州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不过它的优势,一般别的地方没有,它的劣势,一般别的地方也有。所以,不想在北上广挤,又想有个不错的发展,苏州是个挺好的选择。

       先说苏州的优点。

        人文地理方面:苏州生活工作交流说普通话,不像有些城市,外来人口根本无法生活,全都是本地话。日常业余生活比较丰富,苏州有大量的 旅游 景点,山水人文景观齐备, 历史 风景名胜也比较多,苏州园林也是非常有名的。气候温度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经济方面:苏州普遍来说,工资收入都比较高,创业环境也非常好,不管是哪个行业,在苏州都能找到很多本地客户,生意经营方面非常便利。即便是做全国甚至境外的生意,苏州的物流体系也足以支撑。

        再说一下缺点

        由于人均收入比较高,苏州的消费水平也是相对来说偏高的。

        另外苏州目前的房价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想要置业的话,买个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根本买不到房子。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非常堵车,这点真的是好讨厌。

       优点是有山有水有 历史 有文化,城市不大也不小要啥都有,外地人比例高算移民城市包容性强。缺点是房价比较高,气候冬冷夏热。

        苏州对外来人是很非常友好的一个城市。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外来移民多,文化相对包容,在苏州你不会说苏州话完全可以生活工作的很好的。房价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一般工薪阶层打拼多年可以接受,交通方便,准一线城市。

        优点苏州是千年古城,人文自然景观多,城市包容性强!外有以园区为首的众多外资企业,就业条件宽松!缺点,房价很高,小孩不容易上学!还有就是车多水多人杂,某种角度是大人孩子潜在的安全威胁!

        只要你 钱、没有缺点!

        缺点就两个,一是冬天湿冷,没有集中供暖,但好解决,自己花几万块装个地暖;二是房价贵,这个可以解决一半,住到郊区郊县。

       耐心看完以下全文,优点缺点自然了然于胸!是否移居也将不会再有任何迷惘!

        讨论城市发展,展望城市未来,就必须要了解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正在实施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以下为我国城市发展历程概述:

        1980年代,我国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是“严控中心城市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

        2014年,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则提出“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市是区域资源要素最集中、高端的核心节点,是区域资源和要素配置中心;都市圈为中心城市直接辐射的功能范围;城市群是由几个中心城市、几个都市圈共同构成的最大空间组织形式。

        看完以上概述,就能了解城市发展模式演变全过程。至于当前确立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模式,即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中小城市组团发展模式。在组团中分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三类城市。中心城市一般指该地区各方面最发达,规模也最大的城市;副中心城市是人口以及规模等仅次于中心城市的城市;而所谓的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则是子城与母城相互依存的关系。卫星城市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承接中心城市疏散的产业,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会融入到中心城市。全球目前实践最成功、也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群、都市圈模式,即为东京都市圈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中心城市集聚核心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为主;卫星城市各自根据功能区分,发展机械制造、重化工钢铁、金属材料、 汽车 制造等产业,和中心城市形成功能互补关系。并通过跨城轨道交通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1小时通勤圈,让双城生活的实现变成了可能。

        新时代的城市发展模式确定后,最重要环节在于确定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以及明确卫星城市。中心城市如何划分层级,依据何来,已经酝酿接近二十年,其历经过程如下:

        2005年,国家住建部依据《城市规划法》,提出编制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从2005年开始,至2020年截止。

        2006年国家住建部出台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提出构建“十百千万”城市体系,即10个全球与国家中心城市、100个国家特色城市、1000个中小城市、10000个特色镇。并明确指出: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里的核心城市,即处于我国金融、管理、文化、交通等方面的中心和枢纽地位的城市。

        而国家发改委,也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塔尖”,是集中了中国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主要优势的城市。

        自此,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城市在功能区分上,形成了明确的金字塔分层。塔尖:全球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全球城市定位:带动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塔尖再往下依次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特色中小城市、小城镇。

        2010年2月,国家住建部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批复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为5大国家中心城市,赋予了它们处于城市发展中的领头羊的地位。5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快速发展,有目共睹。

        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住建部又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经宣布,直接引燃了4大城市的发展。比如成都,2015年底户籍人口1200多万,到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籍人口已经高达2093万。同样,武汉郑州西安,自从批复国家中心城市之后,也开始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户籍人口逐年狂增、资本疯狂涌入,产业争先恐后布局,城市聚集效应十分显著,中心城市功能快速形成。四大新晋国家中心城市,通过短短三四年的快速发展,均已坐稳各片区绝对龙头的位置,甚至对东部沿海大多数城市形成显著优势。这点从下面的这段话可以得到印证,也是这段话拉开了山东连续几年申报济南国家中心城市的序幕:

        2017年,济南市当时的一把手在山东两会上的发言:山东经济实力雄厚,但群山无峰,缺少一个带动力强的核心城市。济南作为省会,是山东的心脏和中枢,大家都生活在济南,脚踏同一片土地,头顶同一片蓝天,是命运共同体。济南好,山东好。未来各省间的竞争,就是城市群的竞争,或者说是核心城市的竞争。郑州不久前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刺激。分析周边郑州、合肥,还有远一点的武汉、长沙、成都、贵阳,这些近年发展迅猛的城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在省份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核心城市是集聚起来的,我们不集聚,就会被别的城市集聚;机遇是抢抓出来的,我们不去抢,别的城市就会去抢。

        从2005年开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至2018年,历时13年,共确定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共9大国家中心城市,又称金字塔尖的城市,简称“塔尖城市”。按照国家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定义以及培育方向,此9大城市,未来俱是金融、管理、人口、交通等资源高度集聚的核心城市,是引领全国城市发展和代表中国参与全球顶尖城市竞争的9大城市。

        既然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如此高,对城市发展犹如一针强心剂,是不是其它城市都可以去申请呢?事实上,自2005年国家住建部提出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到原计划截止的2020年,总共只批复了9座国家中心城市。至于第10个国家中心城市,直到现在2021年年底,仍然无法确定,可见竞争的激烈程度。但根据有关媒体分析,从有关知情人士获悉,由于这轮规划时间制定较早,与我国现有城市发展情况已经不相匹配,当时提出10个全球与国家中心城市仅仅是一个设想。按照我国城市区域布局以及综合经济发展来看,未来我国国家中心城市数量很可能维持在12个。 因此,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非但没有随着2020的过去而结束,反而开始了更为激烈的竞争。

        下面谈谈长三角地区。面对国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长三角地区格局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以及形成了哪些激烈的竞争关系。

        众所周知,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体量最大的城市群,也是目前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涉及人口1.6亿。而整个长三角地区人口更是高达2.3亿,经济体量约占全国1/4。相比于其余体量明显小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双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规划,长三角城市群仅批复了上海1个国家中心城市,确实存在着增补的可能。

        传统的长三角指的就是江浙沪包邮地区,由江苏浙江上海3省市组成。但在2016年,国家批复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里去掉了江苏北部、浙江南部,加入了安徽东部,并且明确合肥南京杭州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上海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合肥的重要性已然和宁杭并驾齐驱,一举跻身于长三角城市群4大中心城市之列。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 科技 部更是批复合肥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传统科教强市南京武汉西安等反而未获批复。截止目前,国家共批复了4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按批复时间顺序依次为:上海、合肥、北京、深圳。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其实就是单一功能的国家中心城市,比如深圳,虽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但一直是国家经济中心城市,是经济方面的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地位上和上海持平。在人口红利已失、全国产业转型的今天及未来,能够占据国家顶级科研资源的国家科学中心城市,无疑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占尽了先机。

        在安徽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合肥获批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后。合肥已然有了直面南京杭州的底气,强势加入长三角地区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以下分别展现了安徽江苏浙江3省支持合肥南京杭州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决心。

        2020年12月公示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杭州国家中心城市;《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合肥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

        2021年5-6月公示的《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再次提出杭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再次明确支持合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再次明确南京对标国家中心城市。

        批复不是废纸,定位不是口号。城市功能区分,差异化培育,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下为:长三角4大中心城市近年所获重大政策利好。

        上海:

        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 科技 部批复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

        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定位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定位为中心城市,围绕其打造1-1.5小时城际交通圈;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 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支持浦东新区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 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

        合肥:

        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 科技 部批复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定位为国家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定位为中心城市,围绕其打造1-1.5小时城际交通圈。

        南京:

        2016年,撤销7大jun区,成立5大zhan区,东部zhan区驻地南京,管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上海6省市;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在南京挂牌成立,代行最高法部分权力,管辖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和上海5省市;

        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定位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202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安徽江苏两省共同上报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要求安徽江苏两省共同打造南京都市圈;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定位为中心城市,围绕其打造1-1.5小时城际交通圈。

        杭州:

        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定位为中心城市,围绕其打造1-1.5小时城际交通圈;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如今,绝大多数的城市,已经失去了攀登金字塔“塔尖”的机会,但仍有极少数的城市仍在为了攀登“塔尖”而苦苦努力着。看城市发展,不能看现在,要看未来的规划定位,要看2025年、2035年的时间节点的发展形态;更不能只看单一功能,以偏概全。“塔尖”定位的全球与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功能必须综合全面。

       优点:本是吴语区的中心,是千年吴文化的完整继承者和体现者,其环境优美,古典气息和现代时尚并存,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河湖纵横,河鲜肥美;茗肆酒楼,古迹名胜;短宿长居,民风雅安,宁静幽邃。 缺点:缺乏热爱稔熟吴越文化的优秀管理者,在城市的规划、保护和管理上欠成熟和专业,对符合、保护、发展姑蘇文化的资源利用有限,尤其是外来移民的筛选、治安整顿及外来合作方面差强人意,让这个本可以代表中华民族50%以上华夏文化的文化都城仅流於一般,而非让世界,尤其是亚洲惊艳和拜服......

成都一个内陆城市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

       中国又一特大城市诞生意味着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经济发展的推动:一个特大城市的诞生通常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繁荣。这些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人口、资本和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推动了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特大城市的建设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效应。它们成为经济中心、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与繁荣。特大城市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城市功能的提升:一个特大城市的诞生标志着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它们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丰富的文化资源、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资源,吸引了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源。特大城市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形象,使其成为国内外人才流动和交流的重要节点。

       4、特大城市的兴起将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特大城市通常集聚了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具备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这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和人才流入,并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特大城市的崛起也有助于加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地位。

中国又一特大城市的诞生优势

       1、经济优势:特大城市通常集聚了大量的产业、企业和经济资源,拥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它们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驱动力,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 国际影响力:特大城市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们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外资和外国人才的投资和留学。同时,特大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城市品牌也对国家的形象和地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的排行榜发布,长江经济带为何能占据半壁江山?

       成都地处祖国西南内地,这些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口很好。究其原因,我总结有以下三点: 一,良好的区位优势;成都虽地处内陆,不沿海、不沿大江大河,但成都位于成都平原, 历史 上就是一个水旱从人、不知饥慬的地方,由于距离北上广都很远,所以受北上广的吸引也小得多,由于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加之温润宜居的气候条件,在西部的吸引力是非常明显的。 二,深厚的 历史 文化底蕴,独特的休闲文化氛围,使得在成都的市民幸福感非常强,这也是成都连续多年排名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首位的原因,成都市民的幸福感可不是造假造出来的,可谓有口皆碑!说成都宣传得好,不如说大多数成都市民都是成都的义务宣传员! 三,成都市近二三十年来,一直都有很好的领导班子。他们持之以恒的为成都的发展殚精竭虑,有巨大的野心,宏伟的蓝图,得当的措施,良好的执行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成都能发展得好,以上三点应该是核心因素。当然可以细化,比如 美食 文化,良好的 旅游 资源,成都人先进的消费理念,前卫的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不一而足,成都蓬勃向上,未来可期!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成都平原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生活条件好,远离战争。2、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中心城市优势,成为西南乃至西部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特别是在辐射云贵川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优势。3、建国以后,三线建设以后,国家在成都布局了很多区域总部,大区机关,使成都天然具备了领导和政治优势,从而便带来了较多经济、资金优势。4、改开以后,特别是近十来年,成都市着力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软件、电子、数字等新经济产业,使得经济增长幅度高质量优。5、成都具有国内较多的科研院所和大量高校, 科技 优势强人才众多,加上近年来政府着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企业和人才到成都创业兴业,形成了良好的循环。6、成都房价在国内省会城市不算高,加上 美食 美女和舒适的气候,城市宽容,对外来移民没有地域歧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特别是西北西南省市居民到成都安家置业。近年来成都人口呈净增加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以上优势,使成都前几年便跻身国内新一线城市前列!所以,虽地处内陆,成都发展得很好便不足为奇了! 奇葩一点的回答是人美,包容, 美食 多。 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人。 成都女孩长得挺美的,也是全国公认的事实,可以吸引更多外地的朋友到成都来结婚、安家。 成都是一座很有包容度的城市,不像北上广深那么排挤外地人,成都非常欢迎外地人到成都一起共同建设这座城市,很多外地的朋友到成都都会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无论是走在热闹的大街上或是偏僻的小道上,只要你去问路或者其他的内容,只要成都人知道的,都会很愿意跟你讲,不会有太多其他的心思。 成都 美食 多,人们常说人的一生唯有 美食 与爱不可辜负,热爱 美食 是人的天性。而成都是 美食 之都,虽然以麻辣为主,但菜品的样式众多,每一道菜都很美味,不同地域的人总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如果留不住人的心,留住人的胃,结果还是一样的。 成都各种各样的人多了,城市建设的人才自然就有了,城市的消费也刺激了,良好的发展生态链也建立起来了,城市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了。 吃得好 说说成都的特点与 历史 机遇: 天地造物有轮回;在中国的 历史 进程中,先有黄河黄土高原造就苍海桑田大平原,成就了周秦汉隋唐帝王谷长安和背靠燕山的元明清帝都北京;接下来有了南下长江航道龙头上海、龙身武汉、龙尾成都,开发了长江沿岸经济;跨越南岭有了广州、香港、河内、西堤,关外有了大连、沈阳、汉城、海参崴;中国相对较发达地区集中在北方北京,南方广州,东方上海,西方成都的范围之内,中部有襄阳,帝王谷长安偏西北但仍居中华版图中心的华夏平原。 成都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岭,南有云贵高原,山坳之地,云遮雾挡,为全球阳光直射最少、气温暖润、冬季潮湿,植被茂密,蔬菜丰富、粮食充足、家蓄价廉的地区,小伙姑娘肤色较白,成都为天府之国,吃稻米穿锦缎;常言道:生在云贵长在川,死后埋在咸阳原;但是蜀道难于上青天,道路崎岖交通不便。 天府成都相较于关中帝王谷文化底蕴不及,平原规模也较小;相较于首都城市规模不可比;相较于上海的经济总量不可比;相较于广深港科研文化不可比;沿海三地真是大家闺秀,成都可谓小家碧玉,浙贝虽大可不及Ill贝味浓!成都有其独到之处引人入胜,随着高铁建设开辟兰渝、川云缅通道,破解了蜀道难的地理阻隔,为成都的发展奠定了外部环境。 成都与西安曾经的经济不相上下,都有雄厚的军工基础和相应的科研力量,成都、西安、郑州走岀了不同的电子产业引入道路,拉开了GDP差距,成都的英特尔、郑州的苹果、只有西安的三星陷入了东北半岛军事政治纷争、现在还迟迟不得善终,影响了GDP的提升,但西部调水红旗河工程将为陆权回归、废都复兴送上一幅翅膀,这两千两百年后的现代郑国渠-助祖国北方再度彰显黄河文明和中华腾飞! 愿天府之地成都、帝王谷沣渭京畿、雾都山城重庆、南北水旱码头襄阳、平原水口郑州、长江码头武汉一起飞翔九天! 由古至今,成都的发展都很好…… 成都好在哪里,大部分成都人都要外出打工谋生。 四川这么大,为什么就发展不好一个城市? 成都北方气候官话分支,四季分明, 历史 上秦汉时期的北方集团过来的,刘邦、刘备等北方集团的后裔,所以都是北方中原过来的。 北方属于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成都发展是全国最好 第一:地形非常好,成都位于成都平原,平原地形为工农业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更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水源充足,都江堰水利工程提供灌溉用水,气候也比较好,适合人民生产生活。 第三:交通不像以前那么闭塞,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打开了出川通道,航空和公路运输发达,铁路建设和水路运输也在不断加强,更利于资源的流动。 第四:人口众多,城市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庞大的人口数量为成都的发展提供了人口和人才支撑。 第五:成都及其周边 旅游 资源丰富,人文环境好,有利于发展服务业,促进城市的发展。 第六:得益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以及其他的政策优惠,为成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支持。 第七: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离不开川人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的精神。

中国前五大发展潜力城市是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优势呢?

       在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形势,国内对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的排行榜的发布,让人们了解一下国内的基本分布。从排行榜上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占据了半壁江山,以其独有的地理优势,结合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了最好的特色,引领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支撑了国内经济的半边天。

充分享受地理优势,顶起国内经济的半边天

       地理位置条件非常的优越,这里作为以中国第一大河流为枢纽,联合构成的经济带。这里自古被称作?江南鱼米之乡?,?富饶江南?的称号。随着长江联合起来的水陆交通,有利于更多的江河联运,让运输在这里更加便捷,更加快速。

       不仅有效的节约了运输成本,也能减少运输时间,更好的提高了效率。而且,长江位于居中的位置,正好将我国划分为南北两部分,这里的气候融汇了南北优点,有着非常肥沃的土地资源。这里的农业发展结合便捷的运输,有效的支撑起国内经济。

包括国内经济的领头羊,引领国内经济整体发展

       长江经济带包括了几大国内著名的城市,比如我们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大省。这几个省份,都是国内GDP的贡献大省。尤其是上海,作为国内经济焦点,亚洲的金融中心。利用上海的发展先进案例,更好的结合其他省份的优势,积极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足以能带动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毕竟上海以及整个长江三角洲,都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发动引擎,在不断的动力下,带动国内经济的基本发展。作为发展的巨头,自然是经济的中流砥柱。

深化城市的协调合作,制定完美的产业发展规划

       作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的基本布局,从整个区域经济的位置考虑。一方面将高端新兴产业的投放在其中,作为未来的高端产业的集成区域。另一方面,从全局的把控下,位于全局的战略观,将城市的协调合作,完美的结合。将上海、南京等作为核心,以浙江一带的区域为辅助,更好的制定了产业发展战略。集合城市的交通运输优势,协调彼此的合作关系,利用优势发展高端产业,逐步的打造成高端产业区域。让龙头的城市开始,后续协调其他的城市,逐步的完成区域经济的规划。

总结

       长江经济带充分利用当地的各方面优势,发挥最好的作用。将城市的协调合作融为一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布局规划,从产业的发展到运输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特色进行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优势,让区域经济成功的成为发展主力。

县级市昆山为何能跻身大城市行列?

       苏州

       第一座城市就是有着“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了。苏州作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有着丰富的水利条件,是典型的江南景色的代表地,并且保留这京杭大运河在内的诸多著名历史遗迹,是世界上知名的旅游胜地。同时作为G60科技走廊的中心城市,汇聚了众多高新科学技术产业。在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了,有着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未来也一定会凭借科技脱颖而出。

       成都

       第二所城市就是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的成都了。成都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代表城市。这里地形平坦,交通发达,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并且这里养育着中国的国宝“熊猫”,很多人也都会因此慕名而来。同时作为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世界上茶馆分布最多的地区。

       郑州

       第三所城市是被称之为“商都”“绿城”的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它,更是世界历史都市联盟的成员,丰富的历史底蕴人人都趋之若鹜。优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了全国范围内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迅猛的发展势头使郑州毫无疑问地居于全国前列,在未来的它也必定会一鸣惊人。

       南京

       第四所城市是有着金陵之称的南京,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学气息,众多文人墨客都于此留下了不朽的足迹,也因此被公认为“东南第一学”。同时南京是国内公认的中国门户城市,彰显着中华魅力,蕴含着惊人的发展潜力。

       天津

       最后一所城市就是有着“畿辅门户”之称的天津了。临海的它有着我国重要的港口,在国际航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紧邻北京的它更是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拥有众多发展资源,其综合发展潜力绝对处于国内顶尖行列。

2022 「新一线城市名单」发布,你更看好哪些城市的发展?

       简单的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昆山市人民凭借自己的地理优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进开创了自己盛世。

1、有钱。

       说起中国的百强县,昆山可以说是百强县的老大哥。昆山,一个刚刚被认定为大城市,连续17年的百强县第一位。在2021年全国县级市GDP中,江苏省昆山市已超4700亿的GDP,位居2021年全国GDP10强县,老大哥位置超越了很多三线城市,甚至是部分的省会城市。而昆山当时还是由苏州代管的县级市,从2019年开始,它的人均GDP就高达24万,高出上海非常多,上海当时的人均GDP才17万左右,是真正可以和一线城市可以扳手腕的地方。

2、有人。

       昆山常住人口达到209.25万人,城区人口达到141.43万人,城区人口达到Ⅱ型大城市要求。主导产业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是领先的,有了优势产业就会吸引外来人口,据说昆山本地人口60万,外来人口220万。我们常说安居乐业,一般来说先就业挣钱,在安居发达的产业,充足的就业岗位是根本。

3、有优势。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昆山的地理位置就占了先天优势。你可以说昆山是上海的后花园,也可以说昆山是苏州的钱少钱有经济发达的上海大都市后,有实力不俗的苏州做支撑,昆山无论怎么混都不会太糟糕。当然了,有这样的背景优势,如果自己不抓住机遇,也很难发展起来。凭借着地理优势,昆山这些年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以至于昆山的外来人口每年都很多。

昆山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

       昆山很大一部分的经济都是由外来务工人员创造的,因为昆山电子厂特别多,而且台资企业有很大比例,这些电子厂每年为昆山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昆山之所以受到这些企业的青睐,主要原因还是在上海和苏州的企业成本高,这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昆山自然是不二的选择。

       所以说去过昆山打工的人对于昆山没有什么好感,毕竟所谓的电子厂工作就是人类钱少。而对于在昆山定居的人来说,自然还是可以的。在昆山定居,去上海和苏州都很方便,这也是昆山能够吸引人的一大优势。现实中很多人房子买在昆山,人却在上海工作,因为那些高科技企业大多位于上海,而上海的房价让很多人抛弃了在上海购房的幻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定居昆山的原因之一。

       在昆山找工作,如果你只是想找份工作,打工其实没什么难度,但是如果想找个合适的工作,确实很难。说白了,昆山很多企业给不了上海那样的工资水平,也许同样的工作,在上海的工资要比昆山高。

昆山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昆山是昆山人民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1985年,眼瞅着国家批准了14个沿海经济特区没他的份儿,昆山人决心赌一把,自己创立了一个开发区。在老城区东边的一块水稻田里面划出了一块地,一座小院,两幢平房,十几个人便从财政里面抠出了50万,自费成立了工业小区,并且还把广告打到了上海虹桥。

       昆山有个著名招商方式--拆笔记本招商,就把一台笔记本拆出1000多个零件,逐步核对看看哪样是昆山没有生产,就针对于这一项进行招商。就这样,昆山把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摸得门清,从基础的材料到产品组装,昆山都能够供应。昆山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巅峰时期,全世界1/3的笔记本都在这里生产。

       在昆山,一台笔记本十分钟就可以组装完成八成零部件,开车30分钟就能买到一笔十万的订单,工厂四天就能交货。所以有一句话是这么说,昆山闹感冒,国际市场就要打喷嚏。

昆山接下来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走出来不容易,要走下去就更不容易,现在的昆山总体来说靠的还是会密接性的代加工产业,要想继续稳步发展的话,急需产业迭代升级和数字化转型,高科技高技术性产业才是昆山的未来。

       说在最后的话:昆山的发展对于其他县级市有其借鉴意义,但是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产业,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单纯的复制永远不可能创造奇迹的。

合肥跻身新一线城市后发展潜力大吗?

       6月1日,“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排名,新一线城市为: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

       一线城市没有变,依旧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上海以141.80的高分位居榜首,北京以137.69的高分紧随其后。广州和深圳分别以108.16和103.47分排名第三和第四。

那么,面对这15个城市,我非常看好青岛和苏州两个城市,同时这些城市也是我梦想中最想去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第一个看好的城市:青岛

       为什么选择青岛?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特质——城市吸引力。

气候:2019年的12月末,曾经去过青岛,零下五度的温度,穿着不带棉的休闲鞋就能过冬。这是让我这个东北人最最热爱的一点,没有过冷的过硬的强风,在那呆了将近一星期几乎没有大雪的情况。

人文:说青岛富有美感,第一要说的便是它的人文。只有深厚的人文积淀才会让这座城市更稳固的生长。在时间的洪流中,曾寓居于此的文人墨客可谓之多,沈从文、巴金、闻一多、老舍……无不对青岛赞誉有加,除了性情相投之外,这无疑是一座适合旅居的城市。

人才吸引力:近日,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报告,公布了中国人才吸引力100强城市榜单,青岛在该榜单上位列全国第13名,与去年位次持平,在山东省内排名保持首位。

       青岛人才吸引力指数45.7,仅比排名第12位的无锡低0.1,比排名第14的佛山、第15的济南高0.1,竞争激烈可见一斑。

       从这个指数可以清晰的判断,人才来到青岛的意愿更强烈了,而且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经济:作为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就业。那么和城市最相关的就是经济。

       在青岛制造业版图中,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青岛家电产业正向着“2035年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5000亿元,带动集群生态规模突破万亿元”的目标迈进。

       与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一起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还有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青岛是中国高速动车的“始发地”,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飞速提升。根据有关规划,到2035年,争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到2500亿元,带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0亿元。

       此外,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五个被列入目录的产业集群也是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它们将代表青岛制造参与全球竞争。

       同时,芯恩、富士康高端封测、京东方物联网显示端口器件以及一汽—大众、北京汽车制造厂、华人运通高合汽车……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引领型大项目落地建设,汽车、家电、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加快成长壮大。2021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017户,较2017年增加448户,为近五年来首次突破4000户大关。

       这无非为青岛铸造了夯实的制造业基础。而对于我们这些百姓而言,城市的产业多元对于我们能找到工作更加有利。所以,在这方面我十分看好青岛。

       所以,青岛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有活力,不张扬但是却有自己的主张和思维,在跻身于其他强劲的城市竞争中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彰显了青岛这座城市将来的潜力无限。

第二个看好的城市:苏州

提起苏州,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风景名胜的“水景”,或者说江南具特色的国家园林,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这个城市的潜力超出你的想象。

文化内涵:苏州是水城。苏州人是“水乡之子”。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小桥水巷多。

       同时苏州有着非常众多的旅游景点景区,作为南方小城,在建筑方面也是非常别具一格,比如苏州园林。这也是吸引众多游客来到苏州旅游的一个重要的地方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都非常的高,正是这样的地位,苏州园林已经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可。

       关于苏州这个地方,吃是避免不了的,并且苏州小吃都很精致,比如说苏帮菜的“松鼠鱼”,这是苏州的一道地方菜,来苏州游玩的游客一定要品尝一下。在苏州游客们不仅仅可以享受美丽的风景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可以享受精致的苏州菜,苏州也算是一个美食和文化共存的城市了。

交通:交通便利也成为苏州发展经济的优势。苏州交通设施比较完善,往返苏州和上海交通工具众多,人们可以在上海上班,在苏州居住,这也带动了苏州的发展。

人才吸引力:苏州有普通高等学校26所;在校学生175.8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7.51万人。

       苏州内部高等学府数量众多,首当其冲的就是苏州大学。更何况苏州内部蕴藏着许多发展商机和发展机会,许多苏州大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上升空间和工作机会,进而确保苏州拥有大量的优质人才。

       除此之外,苏州出现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和工厂,这让年轻人在苏州找工作的成功概率大大增加。

经济:苏州其实是全球第一的工业城市,也是著名的“芯片之都”。

       提起芯片,我们可能会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再往后也是广东,相信在很多非苏州人的心里,某个连机场都没有城市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呢?

       苏州却拥有和舰芯片制造等极有大公司实力的城市,这家公司主要是为科技产品提供芯片。同时它还有新加坡等地有一个工业园区,比较与大城市也有很多优势,给了发展的机会。

       说完芯片,再说说的工业实力,在这方面,苏州拥有世界第一的水平。

       它的工业总产了中国一流的大城市,甚至加入了华为、腾讯等大厂,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家都超过看中苏州的发展潜力,在这里争抢投资建厂。

       相比苏州看起来的众多城市,但苏州却拥有不可多得的优势,苏州的纳米技术是世界上拥有一流一流华的城市,尘埃莫及等。

有温度的城市

       在疫情肆虐的这一段时间里,苏州的管理恰如其分,效率很高。苏州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的防护和隔离,更是给普通群众安全感,更多的是给普通群众安全感,更多的是给普通群众安全感吃了一颗定心丸。

       外地人也纷纷表示:“苏州的隔离餐非常丰富,简直跟过年吃的有什么区别,怕因为隔离发了。”

       可见,这座城市包容性很强。

       这次新一线城市的推新,虽然青岛和苏州的名次都有所下滑,但我觉得这和疫情分不开的,但是这绝对不影响我对这两座城市发展的态度。

所以,我希望青岛和苏州能够发展的更加辉煌,未来可期。

年轻人到大城市的优势有哪些?

       2020年上半年,排名靠前的主要大城市GDP基本都正式公布了!其中,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的安徽省合肥市完成的GDP约为4419亿元,低于江苏省无锡市(约5516亿元)、浙江省宁波市(约5487亿元)、福建省泉州市(约4668亿)。

       同时也低于江苏省南通市(约4664亿元)、山东省济南市(约4529亿元)……。按经济总量来看,上半年合肥市未能排进全国前20强。但在城市类别划分中,合肥市却与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天津、苏州、南京等市一起被归为“新一线城市”。

       而经济总量更高的无锡、宁波、泉州、南通、济南等市却被归为“二线城市”。那问题来了,与这几个城市相比,合肥市的领先优势很大吗?为什么能跻身为新一线城市呢?

       首先,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并且是安徽省的经济、政治、文教等诸多领域的核心城市,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等称号,并且是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合肥市拥有较高的地位,是其他二线城市难以媲美的。虽然,当前合肥市的经济总量并不十分突出,但战略地位较高,经济增长潜力较高,其综合实力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虽然济南市也是省会城市,宁波属于国家计划单列市,泉州和南通的经济发展也较快。但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科研实力以及产业链完整程度来看,合肥市不仅占据了现有优势,而且增长潜力更大。

       其次,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长三角城市群将安徽省纳入进来,不仅给上海、江苏和浙江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基地,而且也扩大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腹地”。加上合肥市的科研实力较强。

       使得近年来合肥市常住人口增加较快,已经由以前的人口净输出地区转变成人口净输入地区。此外,合肥市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同时还是许多国家重点项目的科研攻坚基地,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幅提升。

       第三,评判的标准不是基于GDP,或者说经济只是其中的一个标准。作为“后起之秀”,合肥市的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等诸多产业在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基地。

       最后就是名额限制了。15个新一线城市名单如下: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毕竟江苏省已经有了苏州、南京两市,浙江省有了杭州市,山东省当选了青岛市。

       全国那么多的省份,那么多的城市,除了考虑经济问题外,还需要统筹各项因素。加上合肥市本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发展潜力,入选“新一线城市”这是实至名归的。

       1、机会多平台广

       为什么小城市的年轻人都削尖了脑袋想进入体制内工作?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小城市的工作机会少,平台小,即便有那么几家合适的企业,工资也会少的可怜,还不如体制内,有编制,工作体面,稳定。在小城市,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资属于上等水平,可见平台有多少。

       大城市非常显而易见的一个好处就是机会多,能够选择的工作岗位也多,相比较而言,工资也会高一些。而且大城市有很多可以让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工作平台,而不是一下子就能摸到天花板,看到自己五年、十年之后的生活,这对一个有干劲的年轻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生活质量高

       我们拼命的赚钱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吗?什么叫好的生活呢?我们已经过了温饱无法解决的年代,那么现在追求的无非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娱乐、休闲等等,小城市各方面的生活设施都没有大城市完善。

       3、教育、医疗环境较好

       教育、医疗这也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大城市和小城市还是区别非常大的。

       就拿幼儿园教育来说,有位朋友给我分享了她侄女的幼儿园教材,里面居然有一个故事是讲小宝宝从胳肢窝下面生出来的!这个故事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误区?小城市的教育落后也就不说什么了,至少不能给孩子错误的引导吧?

       再说说医疗,就拿生孩子这件事来说,小城市的医院还是只要能剖腹产就剖腹产,毕竟赚钱多么,而大城市的医院已经有了限制剖腹产率,鼓励顺产,鼓励母子第一时间亲密接触,鼓励母乳。

       4、眼界

       在大城市里,接触的人群不同,接受的环境熏陶不同,自然眼界就不同。

       朋友的妈妈原本在一个县城生活,来帮她看孩子,在一线城市待了5年,这5年让她妈妈改变非常的大,心胸变开阔了,养育孩子的观念也与老家的婶婶、阿姨们不同,甚至于一回到家,开始觉得家乡的人们普遍素质偏低,比如说会乱丢垃圾,会动不动就吵架等等。

       5.在大城市里生活,小孩子得到的见识和小城市必然是不一样的,包括对于规则秩序的理解,对于新鲜事物的接触等等,其实在能力范围内,我建议年轻人选择城市落脚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毕竟生养孩子就要对它负责,尽可能给他一个好的环境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城市

Copyright © 2023 南方城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3024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