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运动 > 时尚文章正文

黔中城市群工业发展优势

时尚 2024-01-31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1.贵州的兴义市、凯里市、都匀市哪座城市发展更好?2.黔中城市群的介绍3.中央一周两场会议定调区域发展,19个城市群迎来新机遇4.贵州存在感低的城市,未被纳入黔中城市群,却有“黔东门户”之称5.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贵州的兴义市

1.贵州的兴义市、凯里市、都匀市哪座城市发展更好?

2.黔中城市群的介绍

3.中央一周两场会议定调区域发展,19个城市群迎来新机遇

4.贵州存在感低的城市,未被纳入黔中城市群,却有“黔东门户”之称

5.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

黔中城市群工业发展优势

贵州的兴义市、凯里市、都匀市哪座城市发展更好?

       这3个城市我都待过,算是比较熟,都是3个民族自治州的州府,兴义是黔西南州府,凯里是黔东南州府,都匀是黔南州府, 3个城市都是县级市,级别很类似,但是发展的前景和城区规模、繁华度却各有千秋。

        先说说兴义,兴义老城区也就是 街心花园 那一块,原来的时候很热闹,现在新城区比如 桔山街道 等,也开始逐渐成熟起来,但是老城区总有着和贵阳老城区相同的瓶颈,街道和楼宇都比较窄、旧, 拓宽或改造的成本比较高昂 ,甚至可能还不如新建新城区。

       △兴义市

        所以兴义周边现在又有 “义龙新区” 的规划,也就是兴义、安龙、兴仁等附近之地,规划更开阔,格局和视野都比兴义大很多。

       兴义最近几年因为黔西南的 旅游 火热起来,但是城区也是容易拥堵,因为毕竟县级市的级别在这里,但算起来,兴义的区位,在三个州府所在的县级市中,算是 不太有“向心力”优势的,很简单,就是离贵阳太远 ,目前开车最快车程也要四五个小时左右,不过今后如果通了高铁,可能会有更大的潜力待挖掘。

       再说说凯里,凯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城市的区位,距离贵阳很近,而且 处在黔东板块的交通要道上 ,不管是高铁,还是高速,从省会贵阳往东面走,要不了多少车程就能到达凯里,高铁30多分钟,开车走高速的话也就2小时左右。

       △凯里市

        凯里的居民很多是来自于黔东南各县份,要说从贵阳方向过去凯里买 旅游 住房的人,有是有,但是并不算多, 主力外地迁入者,还是黔东南各个地方的人,民族氛围很浓厚的一个城市。

       近几年,凯里的城区发展很快,楼市也很火热,特别是 规模庞大的未来城、以及民族风情园等,知名度算是比较高的 ,总之,凯里得益于和贵阳的区位很近,也得益于整个黔东南人口涌入,特别是黔东南 旅游 产业兴盛所带来的红利,说起来,凯里今后的潜力,可以从与贵阳的交融度上面看出来,融合度越深,则有越大的想象空间,就目前来看,区位上,算得上三个县级市州府里面比较好的一个了。

        最后说一下都匀,都匀是黔南的州府所在地,但是黔南州不止都匀一个县级市,还有一个福泉,而且, 福泉也是一个经济不错的地区,它的人均GDP和都匀的人均GDP是旗鼓相当的。

       △都匀市

        都匀位于贵阳南面,目前的动车大概是40分钟左右,开车走高速2小时左右,和凯里有得一拼。都匀在整个黔南来说,州府首位度并不算高,整个黔南各个地方发展都相对均匀的。

       都匀最近几年楼市也很火, 很多购买力也都来自黔南各县,比如碧桂园、南洲国际等知名度很高的盘, 算是比较受欢迎的。都匀的前景,如果从地理区位和与贵阳的向心力方面来看,都匀在三个县级市里面算是居中的。

       整体来说,这三个城市,我们最看好的是凯里,其次是都匀,最后是兴义,这也是3个城市和贵阳之间向心力的强弱趋势,因为 在未来的贵州,以贵阳为核心的黔中城市群,将吸引来自全省各地的大量人口 ,到时候,黔中地区的实力和辐射力、影响力,都是不可小觑的。

        第一兴义,三州府经济发展最好的是兴义,不过兴义也是交通最差的一个地方,黔西南离贵阳太远,所以下面的县市都集中在兴义市买房比较多,离家不远,相对来说兴义比较好壮大城区人口,离省会远也是有利有弊,利就是好吸纳全州人口在兴义定居,比较好壮大市区规模跟经济规模,兴义经济总量也是大人口推积出来的效应,弊就是离贵阳昆明都太远坐 汽车 到省会城市一个来来回回都差不多400元路费了,单边路程都要坐四个多小时,现在兴义人口80多万,凯里人口60万左右,都匀人口50万左右,兴义人口在三地算最多,所以兴义城市规模经济规模人口规模都比都匀凯里大点,唯一缺点就是离贵阳太远了,交通不方便,兴义在九地州中心城市交通属于三不粘地带,交通不方便应该是兴义的硬伤,第二凯里,凯里苗味气息比较浓郁,城市比较干净,黔东南只有凯里发展好点目前属于黔东南一城独大的局面,凯里不太顾及周边县共同发展或者带动周边县一起发展,可以说凯里把黔东南基本上所有的好资源都先抢占落户凯里,凯里下面的县都不太好,黔东南在三州当中贫困县最多,凯里交通高铁沪昆,往华东华北方向都过凯里南站,高铁车次很多很方便,沪昆高速离贵阳180公里左右不算太远,经济人口城市规模比较小,黔中经济区域内,都匀应该是贵州九地州中心城市环境最好的一个城市,剑江贯穿全城,在贵州算得上一座滨江城市,交通区位比较占优势,有国家高速三条兰海高速,夏蓉高速,都香(都匀到云南香格里拉)高速,还有沪昆高速离都匀北部杨柳街也只有8公里,高铁有贵广贵南两条高铁都匀东站,而都匀东站每天有直达动车往反贵阳龙洞堡机场,候机楼负一楼高铁站动车站,主要还连接贵阳北站和贵阳东站,交通非常便利,而且三地都匀离贵阳最近75公里夏蓉高速,都匀西收费站到贵阳东收费站自己开车40分钟就到,黔中经济区域内,缺点就是黔南各县经济发展比较均衡,而主要龙里惠水长顺贵定这几个县又离贵阳很近这几个县都不愿意来都匀买房定居,所以都匀吸纳人口很难,想拓展城区成大城市格局比较难,所以三州府当中都匀经济,城建,人口规模都比兴义凯里小点,不过今后三年都匀有两个大项目第一绿博园,第二贵南高铁开通可能会再给都匀提升一个档次,三个自治州黔南州经济总量最多,综合实力三州黔南州最强2018gdp1313亿,人口324万左右

        目前贵州9地州市综合实力黔南排第五,交通在三个自治州黔南也算最发达,,三州黔西南排第二2018gdp1165亿,人口280万左右,黔东南排第三2018gdp1035亿,人口348万左右,兴义凯里都匀这三地不单单代表本市综合实力,还代表三自治州的综合实力,因为三个自治州的州委州政府州公安局州医院州教育局州档案局等等,全部都在兴义凯里都匀市区里,都匀凯里兴义属于州市双重级别,三地各有千秋,三地每个市都有三家三甲医院,三地高校黔南师院比较靠前,贵州高校排名大概是贵州大学,贵州师大,贵州 财经 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医科大,遵义医学院,黔南师院这样,黔南师院估计在贵州高校排名当中应该第六或者第七这样,三地高中学校兴义八中最好,最近几年全国百强中学贵州上榜的学校有贵阳一中跟兴义八中,所以整个贵州的高中学校来说,兴义八中应该能排在前三了实力很强大,三地房价都差不多,三地 旅游 业应该都差不多目前三地都没有国家5a景区,三地房价目前除了都匀万达广场跟国贸广场和星力城星力百货文峰园附近部分江景房的价格8000千这样,其他三市均价应该是3500到6500价位,想城市人口大点选兴义,想民族气息浓郁点选凯里,想离贵阳最近和居住滨江城市的选都匀,这是都匀滨江城市前两张中间两张是凯里后面两张是兴义,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看法,除了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以外,能客观评论或许能给以后一些应届毕业生,选择都匀凯里兴义这三地首选任何一个城市工作以及买房定居生活,

        我经常去贵州的所有地市,呆的时间也比较多,先从表面看兴义特别是新城区的建设比其它两个地市都要好,不光建设好,且新城区的人口活跃度也高了,配套也比较完善,一切都是新的,从某个角度看倒有几份大都市的感觉。凯里的城市建设比都匀只能说好一些,相差不是很明显,都匀特别是沿河一带给他的城市带来很高的评分。而在规模和人气方面感觉凯里更好,比较热闹,繁华,特别是老城地下商城那一圈的人气。都匀沿高铁一线的建设也不见有大的起色。所以从城市建设来说兴义最好,其次是凯里。

        先说人口,黔东南348万,黔南324万,黔西南280万。

        从经济来讲兴义的发展比较好,中国的城市GDP都是靠人口堆起来的,而兴义比其它两个市少了近50万人(对于一个市来说50万人不是小数目),反而GDP(2018年上半年数据)比其它两个市要高,那只能说明它的经济发展更好。

        医疗方面也没有特别突出能说明更好的,但从未来发展看都匀在地理位置上优势较大,集合了贵广和贵南,交通好了吸引投资的机会就多,并且离贵阳又最近,现在都有很多贵州车牌都是贵J,并且有很多人跑到龙里投资别墅,这些都是受益的。之前凯里的 旅游 资源最好,名气也大,相对来说利用资源发展也就早,所以凯里不能光吃老本,否则就会掉队。兴义地处偏远,和省会贵阳的交通是大问题,但政策会倾斜。所以长远看都匀的机会更多些。

        兴义城区

       凯里城区

        都匀城区

       在都匀读的书,感觉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经济也不是很有活力,以前大街上到处发传单,晚上夜市也不是很热闹。到过几次凯里但不是特别了解。感觉还是兴义气候宜人,2013年毕业刚来兴义真是没感觉夏天,气候宜人,后来城市发展快了现在感觉要比以前热点,在兴义城区不管那条路车流量都大,街上、商场人流量也大,也热闹,个人觉得兴义消费多。而都匀凯里离贵阳近了成为双刃剑。个人还是喜欢兴义

        我本人就是贵州人,贵州基本上所有的城市我都去过,再加上本人专业就是土地资源管理,对贵州各个城市情况也比较熟悉。

       下面我来说说几个城市的发展情况。

        第一,兴义市,兴义市是黔西南州首府,县级市,2015年贵州国土资源厅发布贵州城市城区建设面积排名,兴义排名第三,仅次于贵阳和遵义,另外,兴义市也是全国百强县,西部地区50强县,在经济上和城区建设上,兴义远远超过凯里和都匀。

       兴义所在的黔西南州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六,高于黔东南州和黔南州,而且从人均上看,黔西南州排名全省第四,而兴义经济总量占据黔西南州的40%,所以,兴义的经济总量远超其他两个地州市经济规模。

        第二,凯里,凯里是黔东南州首府,也是县级市,凯里其实区位很不错,但是地形太崎岖,没有城市扩展空间,而且没有大型工矿产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老城区建设特别差,都是在山上建设城区,楼房老化严重,现在凯里新区虽然建设了很多高楼,但是人流很少,没有经济活力。

       第三,都匀,都匀是黔南州首府,县级市,城区很小,应该是贵州省最小的城市吧,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名的 旅游 业和工矿产业,区位也比较差。

        综上所述,兴义凯里都匀的排名,兴义最好,凯里次之,都匀最差。

        兴义、凯里、都匀三个都是贵州少数民族自治州且为州府所在地,三兄弟的发展各有优势,三个市却在奋力发展中。今天是更好的明天不一定能确保更好。目前三个市应没有太大的差距。从自然资源看大家所有的相差不多,从地理位置看凯里都匀距省城近,兴义虽远但直接与云南、广西接壤,各有优势利弊。今后就要看谁能抓好时机猛力发展。

        兴义和都匀比凯里相应要发展好一些,比如它对外来流动经商或务工人员没有敌视情绪,特别是 社会 治安秩序要好多了,本地人在建筑工地上做工下班上班公私财物分明,凯里就不一样了,当地人下班强行都要将工地物品带回家,且不尊守规章制度。.这说明思想观念还没有改变,,,,,

        都匀我认为,生态环境最好,母亲河剑江给居住的人们带来了不错的自然环境。都匀市周边森林植被保持完美,给城市生活的人们假日游玩增加了不少的去处!都匀在整个贵州是开发最晚的所以经济发展落后了。但是在洲政府的英明带领下。大力发展影视基地,建绿博园,创造一个生态 旅游 之乡让更多的全国人民了解黔南之星‘都匀’!

        我最近几年在辗转贵州各地,个人感觉凯里最近地8.9年,特别最近4.5年。市委市政府在花园贵州人居贵州方面对凯里的城市规划发展有很大地抱负。不得不佩服凯里的城市规划和前景,现在的凯里比全国的3.4线城市也不算差了。支持家乡建设。支持花园贵州。

        兴义一,凯里二,都匀三!我是凯里人,大实话,这三个地方都生活过,感觉如此仅供参考

黔中城市群的介绍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摘要 工业部分)

       第三章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特色经济体系

       依托我省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工业区域布局,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与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轻工业,逐步改变我省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的局面,促进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力争“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0年,基本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优势原材料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

       第一节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特色经济体系

       进一步做强做大能源新兴支柱产业。抢抓“西电东送”机遇,继续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努力发展新能源。加快乌江、南北盘江、清水江流域大中型梯级水电站建设,建成构皮滩、思林、光照等水电站,积极推动地方中小水电站开发建设,积极开展乌江流域抽水蓄能试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第二批火电项目建设,建成纳雍二厂、鸭溪电厂、黔西电厂、大方电厂、盘南电厂、发耳电厂、大龙电厂和水城电厂技改工程等火电项目。进一步拓宽电力发展路子,积极开拓周边电力市场,在落实资源、市场和通道的基础上,适时开工建设黔东电厂、兴义电厂、习水二郎电厂。大力培育省内电力市场,建设桐梓电厂和都匀、清镇、毕节头步电厂异地技改等直供电厂,促进电力市场多元化。做好电网建设规划,建设贵州至广东输电新通道和覆盖各地县的电网接入系统。切实做好资源、环境容量平衡,配套建设火电厂环保设施。力争到2010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外送能力达到1000万千瓦。

       按照“大煤保大电”的要求,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路子,优化提升煤炭产业结构。加快煤炭资源勘察及矿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改造提高现有煤矿生产水平,积极实施盘江煤电集团、水城矿业集团等老矿区千万吨级技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安全、高效、低排污的大中型骨干矿井。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加快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调整和优化布局,提升规模和质量,积极推进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着力提高煤炭生产安全和技术水平。力争到2010年,煤炭产量突破1.5亿吨;原煤洗、选比率达到70%以上;建成一批年产原煤2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大中型煤矿产量占三分之二以上,进一步提高煤矿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争取国家支持在我省试点,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优强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麻疯树、马铃薯等开发生物质能;鼓励利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发电。

       做强做大优势原材料新兴支柱产业。把发展煤化工作为重化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深加工转化,规划建设贵州西部煤化工产业带,重点实施一批煤炭液化制油、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煤焦化、乙烯等大中型煤化工项目,努力在我省建成重要的新型煤化工基地。

       进一步加快磷化工业发展,重点支持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和精细磷化工,配套发展合成氨等化工产品,加强磷化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建设超大型磷化工企业集团。加快规划建设息烽————开阳————瓮福磷化工产业带,积极创造条件开发织金磷矿及伴生矿资源,把我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磷化工基地。

       按照“重点发展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的思路,着力提升铝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铝土矿地质勘探。积极支持中铝贵州分公司、遵义铝业股份公司实施氧化铝和电解铝扩建工程;大力发展以铝合金、新型铝材料为重点的铝加工,着力提高铝加工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力争到2010年,全省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00万吨和100万吨,铝加工能力达到电解铝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按照“产量不减、市场不丢、扶优汰劣、渐次调整”的思路,优化整合铁合金等高耗能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精深加工水平,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促进高耗能产业健康发展。

       做强做大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实行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走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路子,支持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加快技术改造,完成贵阳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大力调整卷烟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中高档卷烟比重,培育名优品牌。以茅台酒集团为龙头,发挥国酒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酒类生产的质量和科技含量,适度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市场需求,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扶持发展名优白酒,支持发展啤酒、果酒、保健酒及非粮食原料酒。

       积极培育以旅游业、生态畜牧业为重点的后续支柱产业。按照把我省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永续利用,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整合旅游资源和各方面力量,着力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大力推进旅游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力争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入境游客年均增长7%以上,国内游客年均增长20%左右,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00亿元左右。

       集中力量支持安顺、荔波、黎从榕等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率先突破。在提高观光旅游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旅游和休闲旅游,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和民族文化遗址、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民族文化村寨和休闲度假胜地,积极创造条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三叠纪世界公园。积极实施红色旅游规划。完善提高现有精品旅游线路,力争推出15条以上新的跨区域精品旅游线,3A级以上景区增加到20个以上。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旅游区通达条件,力争基本实现重要旅游城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达到二级以上公路联接,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重要旅游景区景点达到三级以上旅游公路联接。加强重点旅游城市建设,力争新增3个以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镇)。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旅游服务信息化工程,力争建立全省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支持有条件的旅游城市或重点旅游区建设博物馆、星级宾馆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交通运输、特色饮食、旅游商品、文化娱乐、体育保健等相关服务业,扶持发展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旅行社。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和形式,建立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申办制,积极举办黄果树瀑布节等大型旅游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重点开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和周边省市区等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开拓新的海外旅游市场,加快树立起我省旅游品牌和形象。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行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实现政企分离。进一步增加政府的引导性投入,鼓励投资者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创造条件建立省和地区旅游投融资平台,加快形成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新格局。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及“泛珠三角”各方的旅游合作,积极推进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建设,联合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无障碍旅游区。多渠道培养旅游服务人才。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力开发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使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争取国家支持实施岩溶地区现代草业和畜牧业行动计划,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猪、肉牛、肉羊、奶源、家禽、水产等生态畜牧业基地,抓好无公害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建好建强优质畜禽产品基地县。基本建成具有较强服务功能、覆盖广大农村的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质量安全和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一批畜牧养殖、营销、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名牌优势产品。建立畜禽重大疫病预警机制,抓好重大疫病防疫检疫工作,重视对集中养殖场和小区的污染防治。力争“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2010年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0%。

       大力发展以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支持以特色民族药为重点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保健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和保健品,加快建设以民族药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注重中药材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引导制药行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发展有较强竞争力的民族制药集群。依托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以辣椒制品、肉制品、调味品和精制茶等为重点,加快特色食品工业发展。在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造纸和林竹产品加工业,加快黔北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和黔东林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发展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建立以风险投资为依托、以拥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团队为支撑、以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为保障的创新平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在有优势的领域初步形成若干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发展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力争“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0年达到190亿元左右,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存储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数字电视、网络产品及电子应用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建设以存储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贵阳、遵义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有色金属材料、改性聚合物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建设以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电子材料、复合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以锂电池、高容量聚合物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制造基地。积极支持国防工业发展,依托国防科技工业等骨干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军民结合,实行重点突破,加快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振兴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制造业,重点支持航空航天及基础零部件、现代通用机械成套装备等研发和产业化。

       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百亿元企业”建设方案,争取在能源、优势原材料、烟酒、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在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第二节 努力提高重点产业及骨干企业整体技术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主动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艺的技术改造和创新,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和项目,大力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重点支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优势产业、优强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发挥企业的创新活力,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提高优势产业、重大项目的科技转化和技术开发能力,努力在高技术产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支持电力、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卷烟、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行业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规划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提高技改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力争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第三节 努力促进服务业壮大规模,提升素质

       着力加大消费需求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和社会购买力,优化和提升消费结构,改善和净化消费环境,维护和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使我省的消费需求保持持续的增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提升档次、完善功能、更新业态、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消费需求的比重逐步提高。

       积极采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积极发展旅游、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咨询服务、房地产、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拓展文化、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城乡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或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支持城市和重点城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强交通、现代物流、市场等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贵阳、遵义、六盘水和都匀等大中型现代物流园区,支持建设一批专业批发贸易市场。建立和完善粮食、成品油、农资等重要商品调控和应急机制及储备制度;积极推进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准入制度,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积极引进一批有竞争实力的国内外服务企业。积极推进营利性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非营利性事业单位要引入竞争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后勤服务设施向社会开放。

中央一周两场会议定调区域发展,19个城市群迎来新机遇

       贵州将以黔中城市群为重点,加快构建贵州特色网络城镇化体系。 在2010年11日召开的贵州省城镇化推进大会上,贵州将走一条差异化、非均衡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重点支持以贵阳为中心,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为支撑的黔中城市群加快形成。

贵州存在感低的城市,未被纳入黔中城市群,却有“黔东门户”之称

        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空间重构。

        中央层面在8月最后一周召开的两场会议,将深刻影响到接下来的区域发展。

        8月26日,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会议指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8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会议,指出要充分挖掘投资需求潜力, 探索 建立投资项目激励机制,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高度重视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传统产业改造、 社会 服务等领域和新增长极地区的发展。

        这两场会议的重点都在于,国家接下来将更加突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未来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将集中于此。

        中国城市群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比1978年末提高41.6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

        伴随城镇化进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都快速发展,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人口规模也明显扩大。2018年末,城市个数达到672个。2017年末,我国户籍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4个,300万~500万人口的城市有16个,50万~300万人口的城市达到219个。

        其中,大城市成为推动地区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大都市地区的人均GDP增长率是全国其他地区的四倍。2018年,全国有16个城市GDP跨过万亿元台阶,这16个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超过30%。

        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又带动城市群的形成和壮大。同时,在区域经济的政策设计上,通过培育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在近10年逐渐形成。

        2010年编制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了“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并提出在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同时,在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培育形成若干人口和经济密集的城市群,通过推进城镇化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在此基础上,2014年编制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又提出,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同时,这一规划还要求,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此后的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列举了不同层级的18个城市群。这18个城市群都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布局区域。

        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发布,明确未来我国将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全国主要城市化地区集中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总量。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近日撰文称,跨省区域城市群规划全部出台,省域内城市群规划全部编制完成,“19+2”的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并稳步发展。随着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城市群内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同城化趋势日益明显的都市圈不断涌现。

        “19+2”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长、辽中南、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和天山北坡19个城市群,以及以拉萨、喀什为中心的两个城市圈。

        这一连串的顶层设计推动,使得城市群迅速发展,其引领区域发展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比如,2018年,成渝城市群经济总量已经接近6万亿元,占全国的6.6%,而2014年这一数据为5.49%。

        19 个城市群分化

        19个城市群源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该规划将全国国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19个城市群属于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主体功能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集聚人口和经济。其他地区则属于生产农产品和保护生态。

        虽然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 社会 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19个城市群是带动全国经济 社会 发展的龙头和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也是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

        目前,19个城市群规划已出台或编制完成。第一 财经 统计,“19+2”范围涉及了全国各个省区市,其中19个城市群涵盖和涉及内地231个地级以上城市,而2018年末,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为297个,也就是说全国超过70%的地级以上城市都纳入到了这19个城市群中。

        不过,各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大致将这19个城市群分为三个等级。

        在城镇体系金字塔尖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正在代表中国进击世界城市群。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5月,中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加速一体化进程。

        其次是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这几个城市群经济基础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增长比较快。其中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为国家级城市群。

        除此之外,还有北部湾、天山北坡、呼包鄂榆、滇中、黔中、兰西、晋中和宁夏沿黄等8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地处欠发达地区,其中有4个还位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在人口数量和密度、城镇化率、经济规模等方面与城市群标准有差距,需要培育。

        重点在中心城市

        决定城市群分量的是其中的核心城市。比如,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这四个城市群拥有5个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全国新兴增长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相比而言,北部湾、天山北坡、呼包鄂榆、滇中、黔中城市群、兰西、晋中群和宁夏沿黄等8个城市群缺乏大城市支撑。比如,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规模占广西的经济总量超过40%,但南宁的规模还处于全国三四线城市。呼包鄂榆城市群中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榆林4市缺乏一个龙头。

        实际上,城市群是从省域经济发展而来的,往往以省会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因此,近年来,各地更加关注中心城市的发展,一些省份通过做大省会城市,强化引领带动作用、龙头作用。

        不仅如此,在做强省会的同时,各地也在大力推进都市圈建设。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实际上,城市群范围较大,又涉及到多个行政区划,一体化进程推进较为复杂和艰巨,而都市圈发展的范围幅度相对较小,而且针对性很强,容易启动,因此往往从中心城市、都市圈逐级推进。未来在推进城市群一体化的进程中,将把都市圈放在重要位置。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

       贵州辖6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其中的贵阳经济最发达,乃全省最大的城市;安顺、遵义 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及悠久的 历史 。这3市也是贵州名气较大的城市,也是被人们谈论较多的贵州城市,而位于贵州、湖南、重庆3省市交界处的铜仁则是贵州存在感低的城市。

       铜仁位于贵州东部偏北,西与遵义相连,北与重庆为邻,东与湖南怀化、湘西州接壤,南与黔东南州毗邻,面积18003平方千米,辖2区8县。铜仁是贵州未被纳入黔中城市群的3个州市之一,另外两个是六盘水、黔西南州,这主要与铜仁的地理位置、地形有关。

        贵州地形较平坦、人口和城镇较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为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一带,还包括遵义、安顺、毕节、黔南州和黔东南州的部分区县,该区域也是贵州未来重点打造的区域。铜仁则偏安一隅,是贵州距省会贵阳最远的州市之一,其中心城区碧江区距贵阳市区的直线距离约270千米。

        贵州本身就是一个地形崎岖的省份,铜仁自然也有很多山。铜仁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北部,山脉多呈东北 西南走向,多属武陵山脉,亦是武陵山脉在贵州的主要分布区。铜仁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96.1%,平地主要沿河流零星分布,占比很小。

        铜仁虽距贵阳较远,却是贵州距长三角最近的城市,是贵州,乃至云南前往中东部地区的重要通道,320国道、沪昆高速、沪昆铁路、沪昆高铁从其南部穿境而过,铜仁因此有“黔东门户”之称。2018年12月26日通车的铜玉铁路将铜仁与全国高铁网连为一体,结束了没有火车从市区直达省会贵阳的 历史 。

        铜仁是一个具有500多年 历史 的古城,从宋、元时代起,沿锦江水路就有江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人来铜仁经商,用陶瓷及日用品换当地的花生、土布、桐油等。到明清的时候,出现了“舟楫往返,商贾云集”的盛况,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之说。

        铜仁土地广阔而富饶,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 17 ,无霜期280天。常年气温适宜畜、牧、渔、种植业的发展,盛产大蒜、花生、辣椒、桐油、薯类等。铜仁充分利用资源丰富这一独天得厚的优势条件,使铜仁成为工业、农业、 旅游 、商贸、文化等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铜仁不仅是工业、农业高速发展的城市,也是 旅游 胜地,地处渝东南、湘西、黔东南3个热门的 旅游 目的地之间,主要景点有梵净山、九龙洞、百花渡、朱砂古镇、苗王城等。

        举世闻名的梵净山坐落在印江、江口和松桃3县之间,主峰海拔2572米,是绵延湖南、湖北、重庆、贵州4个省市的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铜仁,乃至贵州东部的第一高峰。

        梵净山因是佛教名山和是世界上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而名声大噪,是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世界自然遗产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梵净山以老金顶、凤凰山、新金顶为主要山峰,9条绵延千里的支脉为旁系。

        金顶附近奇峰异石颇多,有蘑菇石、万卷书、剪刀峡、仙人桥等。山上建有释迦殿、弥勒殿、承恩寺等庙宇,还有敕赐碑、禁硕山林碑和金顶摩崖石刻。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天下众名岳之宗”的美誉。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城市 发展

Copyright © 2023 南方城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3024783号